NO.1 海鮮+柿子=腹瀉?
假的!
正解:
由於蟹肉是高致敏性食物並含有微生物
容易導致腸胃不適以及腹瀉。
柿子是無辜的!
NO.2 海鮮+維生素C=砒霜?
假的!
正解:
正規渠道出售的海鮮,都會經過有關部門檢測,砷含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,按此推算,要達到中毒效應,需要吃150公斤海鮮和十幾斤水果,這遠遠超過胃的承載力。
所以,海鮮和維生素C並不會造成中毒癥狀。
NO.3 海鮮+啤酒=痛風?
是真的!
啤酒配炸雞很浪漫,但海鮮配啤酒可是讓人聞風喪膽的「痛風套餐」!
正解:
海鮮中含有大量嘌呤,如果大量飲酒會使嘌呤分解加速,生成尿酸,同時酒中乙醇不利於尿酸排泄,就有可能誘發痛風。
NO.4 魚頭重金屬含量高?
有一定道理!
正解:
排放至近海的一部分重金屬會在海產品的體內富集,最先接觸污染物的是定居性貝類。而處於食物鏈高端的魚體內的有害物質要比小魚小蝦或貝類更多,魚頭更是高富集部位。
建議:
食用貝類海鮮(如牡蠣、蛤、貽貝)時,最好只吃肌肉的部分,去除內臟團;魚類盡量少吃魚頭,大型魚(如鮪魚、鮁魚、多寶魚)要少吃;最好也不要食用蝦頭。
NO.5 螃蟹是避孕藥喂大的?
假的!
正解:
首先,避孕藥對螃蟹這種低等無脊椎動物效果不大。
其次,人們最喜歡的蟹黃和蟹膏乃是螃蟹的性腺,投放避孕藥有可能會抑制性腺發育,得不償失。
再次,避孕藥本身的價格很貴,而螃蟹的養殖面積很大,水是流動的,哪怕真能發揮藥效,也需要極大的藥量,對養殖戶來說,這樣做很不划算。
NO.6 生吃海鮮,寄生蟲、細菌隱患大?
真的!
正解:
研究顯示,生的魚、蝦、蟹、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中會含有副溶血性弧菌,吃沒有熟透的海鮮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,出現腹瀉、腹痛和嘔吐等癥狀。
副溶血性弧菌耐熱性強,80℃以上才能殺滅;而潛在的寄生蟲卵以及加工過程中沾染的病菌,一般要在沸水中煮4~5分鐘才能徹底殺滅。醉蝦醉蟹僅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,不能殺滅致病微生物。
NO.7 吃藥就能防海鮮過敏?
假的!
正解:
吃海鮮過敏,是因其富含大量異種蛋白。過敏癥狀較重(如胸悶和呼吸困難等)的人群,單靠藥物並不能預防。